有機食物 = 有營養?

有機食物 = 有營養?

撰寫:註冊營養學家 ( 公共衛生 )  (英國)吳珮瑜 (Phoebe)

很多家庭都會選擇食用有機食品,如水果、蔬菜、雞蛋等,當被問及選購有機食品的原因時,大部分人都會回答:「因為有機食物較安全,又有營養。」今期筆者就教大家甚麼是有機種植。

什麼是有機種植?

有機種植是指以農業、生物或機械方法,代替人工合成的物質以進行農耕活動。不採用化學肥料、不用殺蟲劑或基因改造作物,善用當地的天然資源,順應自然生態的規律,當中顧及的範圍甚廣,例如:農場的有機生產區與非有機範圍之間,必須設有相距不少於 2 米的緩衝區,以防止作物受污染。

 

作物及品種的選擇及多樣性

  • 用於有機耕種的種子或營養繁殖器官都應經有機認證
  • 農場必須實行輪作及間作,並應盡量多樣化,避免單一種植

 

養分的管理

  • 須適量施肥,以防養分過剩,亦避免污染環境
  • 農場內使用的肥料,其來源、質素、施用量及施用方法應對生態環境無害
  • 應透過休耕,讓土地恢復肥力
  •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、人類排泄物、污水廠污泥和化學廢料

 

病蟲草害及作物生長的管理

  • 採取合適的施肥及灌溉管理
  • 使用物理方法,包括人手、圍欄、光、聲頻、熱力等
  • 種植具防治蟲害作用(包括驅蟲及吸引天敵)的植物
  •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除草劑、殺菌劑、殺蟲劑及其他農藥

由此可見,有機種植是指種植過程中較注重生態保護,但於營養價值而言,有機食物與非有機食物的分別其實不大,更未有證據顯示進食有機食物的小朋友會更健康或更聰明。當然,由於有機食物較環保和少用化學農藥,筆者亦鼓勵大家多選購!

常規種植 vs 有機種植

 

常規種植

有機種植

安全

  • 較常用化學農藥、肥料
  • 化學農葯少
  • 注重生態環境
  • 使用非基因改造物資

營養

  • 沒有大分別

健康

  • 同樣需要注意低脂、低糖、低鹽的健康飲食原則

給膽小鬼孩子

給膽小鬼孩子

撰文:八爪魚家長梁永樂先生

早前趁暑假,筆者就讓孩子參與各種課外活動,長子希哥和幼稚園一班同學參與位於大埔「樹屋」的野外活動場地,有草地、農田、魚池等等,親近大自然。活動重頭戲就是攀爬上 5 米高的樹屋,以膽小見稱的希哥,平日站在商場玻璃圍欄都會腳軟、雙手冒汗,當時他站在 5 米高處說﹕「嗚……我以為樹屋有樓梯走下去……」

希哥害怕從樹屋回到地面 遭教練「嘲諷」

家長們在教練指導下,替孩子穿上攀爬的安全裝備,整裝待發準備爬上樹屋,家長按教練指示下攀爬,孩子見到爸媽親身示範,安心隨之而上。希哥按教練逐步教導下爬上樹屋後,就開始後悔,不知怎樣返回地面,要抱著鐵柱「扮消防員」滑落(雖然實質是吊著安全繩)對他實在是極大挑戰。不論我怎樣又哄又教,樹下的家長、同學們怎樣打氣,希哥就是用腳撐著樹幹,怎樣都不肯走近鐵柱。

教練讓其他孩子先落地,一個接一個,有的玩得笑容滿面、有的哭著說害怕,但都順利一一安全落地。唯獨希哥堅決不從,滿有愛心的教練不斷用他獨有辦法哄希哥說:「你真是 100% 感性,要理性一點不要驚下去。」希哥說:「不要!」敎練:「不如下面的家長……(我以為他說:掌聲鼓勵他)不如一起籌錢買雪櫃、冷氣機給希希在樹屋過夜。」希哥聽罷喊得更厲害:「不要在這裡過夜。」我暗忖:「教育真是神聖而莊嚴的工作,唔識教,就好大鑊。」

克服恐懼 父母感欣慰

教練繼續對希哥說:「你看姨姨重還是你重,姨姨都安全落地,沒事的。」希哥破涕笑說:「爸爸最肥最重﹗」那一刻,我很想跳下樹屋,屢試無效,教練由政改談到黃子華、樓市、陳百強的歌,希哥說:「都唔知哥哥講乜」。當所有孩子都上落一次,已開始有孩子爬第二轉,希哥與我仍是捱著高溫逾半小時「觀望」,最後是我訛稱哥哥抱著你滑下去,讓他扣著安全帶,希哥抱住鐵柱慢慢吊下去,過程及落地自然是持續狂哭,到地第一件事抱媽媽。

希哥休息一會突然對我說:「真的好驚。」我牽著他再走到樹下說,剛才你靠自己爬上去樹屋很高很高,已經好叻,雖然下來需要時間「耐左少少」,但無論如何你已成功了,不用再害怕啦。下次再來爬一次,好嗎?希哥回答:「好呀,想呀!」

膽小的希哥,你有勇氣克服畏高,固然令爸媽欣慰,但你克服恐懼說下次希望再爬上去,才令我感驕傲。(雖然下次又可能再哭哭鬧鬧)。

孩子可以淘氣嗎?

孩子可以淘氣嗎?

撰文︰遊戲治療師馮祉禧

小一的子峰上廁所一段時間還未回來,老師便派男班長到廁所看看。過了一會兒,班長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回來,說:「整個廁所都濕透了!」於是,老師便親自查個究竟。到了洗手間,老師只見一片澤國,全地都是水和泡,而子峰正在其中一個洗手盤「洗手」。老師問:「你在做甚麼?」他答:「洗手和看看為甚麼有泡泡。」老師為免釀成危險,阻止了子峰的行為。

子峰就是一個滿有好奇心的孩子,但每次他的好奇總為其他人和自己造成一些不便。他喜歡凡事都會查問,更喜歡凡事都會作出嘗試。有一次,他為了試一試自己能否穿過椅背上的洞,把頭困了在那洞之中約一小時,之後工友用工具把椅子折開,他才能成功脫身。雖然他擁有無數可怕的經驗,但還未有令他卻步。老師們都感到束手無策,因為子峰不是壞學生,單靠懲罰是徒然的,還是要想想其他辨法。

「淘氣」 多面睇

以「淘氣」來形容子峰的性格可算最為合適,而這性格也在兒童之中十分普遍,只是程度有所不同。甚麼是「淘氣」呢?我們很容易聯想到「曳」或頑皮等的字眼,大多都帶著貶義。可是,從正面的角度出發,淘氣也可以有很多好處。首先,不難發現淘氣的小孩是很愛玩的,他們無時無刻都擁有玩的動機,而這些動機往往都是來自他們的好奇心。他們透過不同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好奇想法,有時侯他們更不理會後果和限制,親身嘗試探究解答疑難。其次,大部分「淘氣」的小朋友都有些小聰明,比別人更識玩,所以他們會以各種途徑發揮創意,想出神奇的方法去玩。綜合以上,「淘氣」可說是好奇和創意的混合,只是使用時未有適當的控制才會過界闖禍。

如果身邊有一個「淘氣鬼」可以怎樣做?

 

一丶放鬆心情

淘氣的孩子很容易令身邊的照顧者變得神經緊張,因他們所做的總是出其不意的,有時更令人感到尷尬。我們要明白淘氣是孩子其中一種本性,他們正在經歷學習的過程,我們要耐心地配合他們的成長速度,避免因為自己的面子而抑壓孩子的成長。

二丶制定界線

淘氣的孩子因缺乏界線概念,而常常越界。我們可跟他們約法三章,並切實執行。這樣既能確保孩子的自身安全,建立他們對規限的概念。

 

三、滿足好奇心

為了對症下藥,我們必需滿足他們的好奇心。方法是教導他們思考和找出答案的途經。例如,父母可教導他們透過閲讀找出答案,或帶他們到大自然訓練觀察力,這都可幫助他們面對將來遇上的難題。

分類
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

自閉症不再是秘密

自閉症不再是秘密

撰文: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團隊

家長要向人解釋孩子有自閉症的情況,有如自挖瘡疤,恐怕未能得到親友的支持之餘,還會惹來誤解或歧視。究竟家長應如何面對親友呢? 

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

家長向親友解釋時,首先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是與家長疏忽或溺愛無關。自閉症的成因與腦部異常發展有關,故此影響了孩子的溝通能力、思考和行為模式,以及理解別人思想行為的能力。家長可列出大部分自閉症兒童的共同特徵,包括社交困難、頑固、焦慮、溝通困難、專注能力、活躍程度高低、非典型情緒反應、身體協調問題及不同的感官反應等。

留意最新資訊

此外,家長可盡量留意自閉症的最新資訊,例如「執行功能」、「中央統合」和「心智解讀能力」等概念,一來可以令自己更容易明白子女的成長需要,當遇到親友有興趣了解更多,便可向他們深入解釋。當家長愈清楚自閉症,便愈容易讓親友認識孩子,或許一貫歧視的眼光,會因了解得更多而逐漸消失。家長知識上的裝備,能讓親友感到家長的積極和能力。

用具體形容詞形容孩子表現

另外,當家長形容孩子時,應用具體和正面的形容詞,例如記憶力強(而非「好記唔記」)、專注力弱(而非「心散」)、未能明白別人的要求(而非「不聽話、曳」)、重複相同的動作(而非「佢一定要…….」)或跟著拍子點頭(而非「鍾意音樂」)等抽象的形容詞。讓親友們明白,孩子與其他兒童一樣,都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。

不過,解釋終歸解釋,家長面對孩子「天天新款」的行為時,或許寧願選擇把孩子(甚至自己)帶離敏感場合,減低對親友做成的干擾,但相對也減少了孩子對社會適應的機會。相反,家長可主動誘導親友以合適的方法與孩子相處。例如正面地說「你可以說慢一點」、「孩子對聲音非常敏感,不如我們說話輕聲一點吧」或是「對不起,我可否首先知道行程,給我的孩子有心理準備?」如果親友能做到,已經踏出了成功的一步。

親友的視野需要被拉闊,然而最重要的,是家長須持開放接受的態度,成為親友的榜樣。當家長自己也接受自閉症,還有誰可以說「不接受」呢?